苏州楼市调控政策再迎反转 专家:“房住不炒”仍是需坚守的红线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9月14日后办理的房住不炒购房手续可能会被退回,或者需要等购房者社保缴满6个月后再走后续的苏州流程。”9月16日,楼市苏州市相城区一位房地产中介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控的红
当天,政策再迎专多个消息源证实,反转苏州市已恢复执行此前的仍需限购政策,即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六区(相城区、坚守姑苏区、房住不炒吴中区、苏州吴江区、楼市工业园区、调控的红高新区)买房需要提供3年内连续6个月社保或。政策再迎专
(苏州市金鸡湖。反转图片来源:苏州市住建局官网)据了解,仍需9月14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苏州市包括相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等区域在内的核心城区均取消了需提供3年内连续6个月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的要求。不过,这一政策最终在不到2天后被撤回。
对此,记者9月16日向苏州市吴中区住建局房产管理科工作人员求证。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非苏州市本地户籍的购房者在吴中区购置房产仍需要提供3年内连续6个月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限购政策维持原样”。
区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购置新房的政策需咨询高新区住建局,但截至发稿,记者多次拨打该局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据苏州市相城区一位房地产中介人员介绍,今天(9月16日)开始,在相城区购房的非本地户籍购房者还是需要提供3年内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或个税的证明。“9月14日,限购政策调整后,一些购房者与项目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协议,但交完定金后材料送审还需要时间,也没法立即办理贷款,这部分后续如何处理还需要等待进一步明确。”
上述房地产中介工作人员同时告诉记者,吴江区目前暂未收到暂缓执行购房资格调整的通知。
据了解,今年以来,苏州市已多次优化调整购房政策。今年4月,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一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此前的“3年内连续2年社保”调整至“3年内累计缴纳24个月社保”。同时,苏州市二手房限售时间也有所放宽,由原来的5年减少至3年。不过,新房转让的年限没有变化,仍维持“取得不动产证3年内不得转让”的政策。
仅仅在1个月后,即今年5月份,苏州市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自5月9日起,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从原来的“3年内累计缴纳24个月社保”调整为“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和太仓市等地也跟进执行该政策。
进入今年下半年,苏州市继续加大楼市政策优化调整力度,在取消此前“认房又认贷”政策的同时,二套房首付比例也迎来下调。其中,有房贷但已结清的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从50%降至30%,有房贷未结清的则从80%降至60%。
在购房政策持续迎来优化调整背后,苏州楼市今年以来的成绩状况持续低迷。据克而瑞统计数据,今年8月,苏州市全域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85.42万㎡,尽管环比增长82.08%,但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1.6%;成交面积则为121.51万㎡,环比增加1.02%,同比减少6.46%。
克而瑞方面表示,整体来看,苏州楼市受限于经济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市场预期仍没有得到全面扭转,新房市场在8月份延续7月份的市场行情,仍处于低位,市场恢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苏州楼市限购政策此番重新调整出乎意料。“政策放松需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需要通盘考虑。”不过,严跃进也表示,不排除在各类政策放松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楼盘存在炒作现象,尤其是会出现一些新的炒房问题,导致楼市出现新压力或问题。
“楼市调控政策优化调整或依然会强调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次性放松到底,需要基于市场和房企动态情况来做调整。各地在房地产政策调整过程中,要注意‘房住不炒’依然是需要坚守的红线,各类政策放松需要牢牢把握这个基调。”严跃进表示。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分析认为,“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不变,政策核心诉求在于促进市场回稳,而不是刺激市场非理性回暖,短期内杭州、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较难加码放松限购及限贷等强有力政策措施。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