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降准幅度不够?人民币急跌需应对?政策需克制应对更大困难

4月份全面降准低于预期并非因美联储紧缩掣肘

今年4月15日,管涛央行继去年底宣布全面降准50BP之后,降准再度全面降准25BP加定向降准25BP。幅度25BP是不够币急中国史上最小幅度的全面降准,市场由此揣测,人民3月份以来美联储紧缩预期不断增强,跌需对更大困中美利差加速收敛甚至倒挂,应对束缚了央行的政策制手脚。因此,需克央行既不愿意动用利率工具,管涛降准也只是降准意思了一下。

但是幅度,这恐怕曲解了央行的不够币急政策意图。4月14日,人民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一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再度阐释了“以我为主”的跌需对更大困货币政策内涵,即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通俗地讲,就是货币政策负责对内平衡,外汇政策负责对外平衡。

对于由此带来的后果,央行也早有清醒的估计。2018年10月份,易纲行长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时表示,央行的原则是国内优先,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使中国经济高质量地发展,同时控制住金融风险。他还指出,任何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做一个选择,就要接受这一选择带来的后果和变化,包括对汇率的影响。

2018年,央行为了稳增长迎着美联储四次加息并缩表,四次降准(包括年初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走低。当时之所以没有动用利率工具,主要原因或是中国刚刚走出2015年“8.11”汇改初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的阴影,为避免降息释放更强的货币宽松信号,加剧市场贬值预期。

当前央行依旧坚持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应该没有“被中美利差倒挂束缚了手脚”这方面的顾虑。因为2020年6月初这波人民币升值启动以来至今,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并没有成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今年3月份,虽然遭遇了更大规模的外资减持,证券投资项下银行代客涉外收付逆差414亿美元,环比增长28%,代客结售汇逆差101亿美元,增长2.72倍。但同期货物贸易项下银行代客收付顺差510亿美元,增长98%,代客结售汇顺差306亿美元,增长2.60倍,导致当期银行代客涉外收付由上逆差65亿转为顺差103亿美元,代客结售汇顺差199亿美元,环比增长6.77倍(见图4)。

图4:银行代客涉外收付和结售汇状况(单位: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