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惊喜交集网 > 时尚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点思考

惊喜交集网2025-07-05 18:57:05【时尚】7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高金智库SAIF ThinkTank高金智库SAIF Think Tank)首场峰会活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政

来源:高金智库SAIF ThinkTank

高金智库(SAIF Think Tank)首场峰会活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中国展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中的人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政府、银行研究监管机构、金融金融银行、所所思考高校等专家代表汇聚一堂,长周诚君畅谈新格局下的绿色两点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共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可持

提要

与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债券市场的中国展关切程度相比,我国绿色债券规模太小,人民表现为提供给国际投资者可选择的银行研究绿色债券或者带有ESG因素的债券类产品太少。

我们要想办法开发并推出更多绿色债券类产品。金融金融一方面,所所思考可以更多推出一些与绿色债券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符合绿色债券定义的长周诚君产品,比如可以考虑发行转型债、绿色两点与可持续挂钩债券;另一方面,推动新领域发展,比如推动资产证券化、鼓励政府发行绿色债券。我们要广泛动员国际、国内资金支持中国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国际财务准则委员会(IFRS)于2021年11月3日宣布的制定标准化的、全球范围内通行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报告,我们一方面表示欢迎和拥护,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这个规则的制定。我们在绿色金融领域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需要发言权,还要有足够大的体量和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然后积极成为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和贡献者,更多地为国际规则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周诚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本文根据周诚君在高金智库SAIF ThinkTank举办的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发言整理而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金智库SAIF ThinkTank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点思考:

向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绿色债券

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文|周诚君

今天的议题是“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想和与会嘉宾们分享一下我最近关于这个题目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提高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绿色债券类产品的能力

第一个方面关于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绿色债券类产品的能力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当不错,目前债券市场规模与整个金融市场规模大致相当。以信贷业务为例,目前信贷中各项贷款为186万亿元左右,而债券市场余额大约为125万亿元,两者之间呈现1:1.5的关系。另外,债券市场总体而言是一个批发类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组成,其交易活跃程度、价格发现功能、风险管理能力等都比较强。

1.中国债券回报率较高,受国际投资者欢迎

根据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活跃程度,可以发现我国债券类产品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欢迎。因为总体而言,中国债券类产品回报率比较高,10年期国债回报率在2.8%左右,这一数值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市场的债券回报率。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新债券类产品约4500亿元,其中境外投资者购买量超过2000亿元,成为今年国内债券市场最大的买家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债券类产品在国外投资者中比较受欢迎。

2.绿色债券规模太小

从绿色产品角度来看,截至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余额为14万亿左右,但是绿色债券托管量却只有1万亿左右,两者相差14倍。从整个国家看,贷款余额和债券托管量大约相差1.5倍,但从绿色金融来看,绿色信贷余额与现有绿色债券规模相比差了14倍。我认为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热切程度相比,我国绿色债券规模太小,表现为提供给国际投资者可选择的绿色债券或者带有ESG因素的债券类产品太少。

从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者人民币国际化使更多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角度来说,我国债券类产品有其独特的地方。为什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类产品感兴趣?主要原因还是债券自身特点,债券市场是一种批发类市场。不仅相对成熟,而且其回报率相对而言可预期;另外,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大。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比较活跃,投资者可以在债券市场上进行活跃的买卖活动。不仅买的时候面对较多品种,而且卖的时候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买家。

由于债券市场规模比较大,其价格发现能力也相对比较好,而且价格几乎囊括了所有批发类机构投资的理性预期,所以相对而言会得到一个比较均衡的价格。价格曲线是比较客观、准确、公允地反映市场利率的一条曲线。由于债券市场流动性好、交易活跃,所以价格也会比较公允,可以得到均等价格。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也会产生一系列与债券有关的衍生品,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其所持有的产品风险,比如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这些衍生产品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较好地管理风险、分散风险,而且能够更好地提供和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总体而言,债券市场下一步可能会成为我们国家金融对外开放、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的重要领域。相比较而言,由于绿色债券类产品在体量上、规模上相对比较小,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想办法开发并推出更多绿色债券类产品,给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好的ESG投资选择;另外,我们可以吸收更多国际投资去融得更多国际资本,来推动国家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进而实现“双碳”目标。因此,得到更多国际投资将会是一个多赢机制和方案。

3.值得关注的与绿色或ESG有关的领域

绿色的、带有ESG特征的债券类产品主要有哪些领域?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值得我们关注的领域。

目前,绿色债券方面的发展正在推出绿色债券原则。关于该原则包括哪些内容,人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上半年我们明确推出了新一版绿色债券目录,这个目录跟过去相比的一个好处是把过去分散在发改委和人民银行等不同部门管理的公共管理政策做到统一,所以是一个统一的目录;另外,我们通过更多地跟国际接触,把国际上不太认同的项目从库里删除。虽然我们绿色债券的体量还不够大,但是总体而言,无论在技术上、标准上还是产品开发上,都有一套体系、原则和程序做法,可以继续做下去。

我认为当前可以更多推出一些跟绿色债券有关,但是不见得完全符合绿色债券定义的产品。例如最近推出了碳中和债和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碳中和债是一种绿色债券,但是该债券更多侧重于碳中和、碳达峰;而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更多地可能并不符合绿色债券定义和原则,但是强调对转型特别是绿色转型的支持。比如今年夏秋时段出现的拉闸限电问题,尽管拉闸限电有很多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我们对煤电这个领域的反思。大家普遍认为化石能源、煤电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时可能对一些煤电企业采取了不是那么合理的措施。当然我们现在都在反思,实施任何措施还应考虑到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即使我们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最能够稳定电力、提供保障的核心内容还是电力的保供和调峰。尽管我们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但还是要有相应的煤炭、电力来保证电力能源供应,以及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煤电企业如果需要融资支持,但它又不符合绿色债券的条件、原则、标准和定义怎么办呢?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推出转型债券、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并对这类债券设置一些约束条件。比如可以让煤碳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但是煤碳企业必须制定非常明确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路径和技术方案,最后只要企业按规定实现净零排放,而且愿意接受公众监督以及愿意持续进行信息披露,那么该企业便可以得到认可和支持,这样的债券就叫转型债券或者称之为与可持续挂钩的债券。由于中国的制造业比较集中,而且作为全球产业链中心,之后还有很多领域需要继续去发展和推动,所以推动转型债、与可持续挂钩债券的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为63.89%,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要求来看,我们想要达到成熟市场要求的80%-82%的城市化率,就需要每年有大量人口进城。考虑到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城市化率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把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否则大量人口进城后,提高了基础设施、交通、住房以及各种各样公共服务需求,这些需求都意味着增加各种各样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大量碳消耗,而且对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出类似碳中和债券、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等转型债,而且要求按照国际标准来发行,并让国际投资者接受和购买,最终更好地推动国内、国际资金去支持我们国家的绿色转型。

我们可以推动一些新领域发展,比如资产证券化。我们拥有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而且已经拥有比较好的、符合绿色条件的现金流。针对过去的许多贷款,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现金流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发行一些带有ESG因素或绿色债券类产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市场上绿色债券类产品的供给,而且还能把现有的带有绿色特征的现金流、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公共设施都盘活。

另外,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可以发行一些绿色政府债券。该方面已经有了实践经验,比如江西省政府两、三年前就曾发过一笔绿色地方政府债券。由于政府的许多支出,特别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是绿色的,所以政府发行绿色政府债券或者其他带有ESG或绿色特征的产品,可以增加市场上绿色类或者ESG类债券的规模,而且也更方便国际投资者投资购买。

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要向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带有绿色特征的债券类产品,广泛动员国际、国内资金支持中国绿色转型,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今天分享的第二方面与倡议密切相关。国际投资者接受、投资并持有我们的产品,需要让投资者了解我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标准以及如何开展信息披露,即让国际投资者认为我们提供的产品确实符合他们的要求。投资者在判断、做风险评估,以及进行各种各样避险操作甚至进行市场交易的时候,会充分考虑相关产品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向国际投资者提供与企业自身、该项投资以及与相关经济活动等有关的基础信息,即提供与财务报告类似的环境信息报告,或者说环境信息披露。

2021年11月3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S)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要像IFRS之前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标准化的、全球通行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标准化的、全球范围内通行的、与气候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报告。过去分析一个企业、一个投资项目或者一项经济活动的价值和风险时,主要根据财务分析报告作判断。财务分析报告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因为采用了标准的会计准则和标准化财务报告准则。

衡量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甚至一项经济活动的价值风险时,不应只看财务报告信息,还需要看相关社会责任报告,比如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才能反映与环境和气候相关的风险和价值。有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负债率等数据都表现很好,但是详细调查可以发现资产负债表内部有很多碳密集、环境高风险业务,很可能会面临重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导致企业资产重估问题。因此,衡量企业价值和风险,不能只是简单地看传统财务指标,还要看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以及转型风险。

目前,国际上有七八个反应环境和气候相关风险与价值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比较碎片化,大多呈现定性居多、定量居少,正面披露居多、负面相对可选择性更大的特点,而且这些标准大多不是强制性的。由于国际上没有形成明确且统一的标准,不像会计准则那样有共同类别,在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ESG领域还没有形成共同语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S)成立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该理事会的目标就是像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那样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或者称为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报告准则。该准则完成后将意味着全球企业在联系国际投资者或者到国外上市时可以展示两份报告,一份为财务报告,另一份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投资品价值衡量与风险管理方面,只有做到标准统一、信息披露充分规范,才能使与ESG相关产品服务及其价值风险在全球不同国家具有可比性,才能更好地动员国际资金。当我们发行了许多绿色债券类产品,而且我们的池子足够大、回报率足够高时,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才会更高。与此同时,还需要让投资者清晰地看到产品价值、产品风险度量和信息披露,进而动员更多国际资金来中国购买具有ESG和绿色特征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债券类产品。

我们要积极与国际对接,不仅重视IFRS发布的制定国际统一规则的计划,而且要积极参与。我们当前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一方面要对IFRS行为表示欢迎和拥护,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我们不仅需要发言权,还要有足够大的体量和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然后积极成为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和贡献者,更多地为国际规则,尤其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规则实践中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我们有比较好的产品、有很大的市场并积极开放市场,同时要有非常清晰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和国际接轨,还能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帮助国际投资者比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产品价值和风险,进而吸引国际投资者到中国购买各种各样的带有绿色的、带有ESG特征的金融产品。一方面,动员更多的国际资金参与中国绿色转型,推动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地展现我们在国际治理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无论在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绿色债券类产品方面,还是尽可能地在标准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接轨,上海都具有非常好的条件。

上海在金融市场各方面的规模、交易量、产品服务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基础制度安排等方面,都代表了我们国家最先进的水平。目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排名也非常靠前。因此,上海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好机会,在吸引国际投资者以及制定国际统一标准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更多地组织开展相关尝试。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好产品,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通过上海、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投资中国市场,帮助、支持和推动中国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很赞哦!(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