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收购价稳中上涨 稻谷现货滞涨企稳

来源:津粮信

3月2日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最低中上涨稻涨企早籼稻提高0.02元/斤,收购中晚籼稻和粳稻保持稳定,价稳收储政策尘埃落定,谷现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货滞进入3月份,最低中上涨稻涨企2022年产粳稻托市收购结束,收购中晚稻市场余粮基本见底,价稳各级地方储备稻谷轮换供应市场,谷现稻谷现货价格逐渐滞涨企稳,货滞整体仍处于“稻强米弱”的最低中上涨稻涨企格局。短期政策性陈稻拍卖尚未启动,收购市场陷入“等政策”阶段,价稳采购原粮更加谨慎。谷现下游大米市场渐入淡季,货滞需求持续走弱,米厂走货量下降明显,对原粮的支持作用逐渐弱化。

最低收购价稳中上涨 提振新年度稻谷生产种植

3月2日,国家发布了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2023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29元和131元。跟上年相比,早籼稻收购价格提高0.02元/斤,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价格保持稳定。从今年一号文件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方向来看,国家对早籼稻市场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大,鼓励农户种植早籼稻和再生稻等品种,旨在提高稻谷产量,维持主粮安全,逐步缩小早籼稻和中晚稻之间的价格差距。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的提高,进一步抬升了早籼稻的价格底部,有助于农户提高种稻收益,提振农户种植早籼稻的积极性。从近两年三大稻谷品种的市场走势来看,受粮价整体上行带动,稻谷价格整体运行在最低收购价上方,2022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没有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虽然在部分地区启动,但是整体收购量呈现减少趋势。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渐从“托市”过度到“托底”,稻谷市场“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最低收购价收购为辅助”的收购格局已经形成。

粳稻托市收购结束 现货量少价格坚挺

据相关数据统计,黑龙江省2022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工作自2022年11月5日启动,截至2023年2月28日收购期结束,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021万吨。至此,中晚稻集中收购期基本结束。进入3月上旬,东北地区粳稻市场余粮基本见底,整体品质下降,基层优质余粮数量偏低,圆粒粳稻价格受支撑保持稳中偏强运行态势。从2月中旬开始,黑龙江中储粮不断向市场投放大量陈长粒粳稻,截止2月底已经进行了四次拍卖,长粒粳稻供应有所宽松,价格承压趋弱。下游大米市场销售逐渐进入淡季,米企订单量大幅减少,开机率20%~40%左右,再加上大米加工副产品价格走弱,米企加工利润微薄,采购原粮更加谨慎,整体按需求消化库存,按节奏补库。江苏地区地方储备补库仍在持续进行中,市场余粮下降较快,受需求支撑,粳稻价格仍有小幅上涨趋势。米企大米走货进度趋缓,副产品价格加速下行,米企以消化库存为主。短期市场重点关注最低收购价陈稻和超期存储稻谷定向销售的入市情况。

籼稻地储拍卖热度减弱 溢价幅度逐渐缩小

进入3月初,最低收购价陈稻拍卖尚未启动,短期南方籼稻市场粮源供应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储备稻谷轮换拍卖。2月27日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拍卖2021年产中晚籼稻560吨,结果以底价2600元/吨全部成交。3月1日~2日江西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拍卖2020~2021年产早籼稻8776吨,实际成交3867吨,成交率44%,起拍价2440~2640元/吨,实际成交价2508~2716元/吨,溢价2~116元/吨不等;拍卖2020~2021年产晚籼稻17985吨,实际成交10926吨,成交率61%,起拍价2520~2600元/吨,实际成交价2520~2574元/吨,溢价6~54元/吨不等。2月28日广东省肇庆国家粮食储备库委托销售2020年入库早籼稻(圆身短粒型)4329吨,成交率100%,起拍价2920元/吨,实际成交价2950~2960元/吨,溢价30~40元/吨;湛江市麻章粮食储备库委托销售2021年产晚籼稻449吨,成交率100%,起拍价2800元吨,实际成交价3010元/吨,溢价210元/吨;委托销售2021年产晚籼稻(丰良优)920吨,成交率100%,起拍价2820元吨,实际成交价2820~2840元/吨,溢价0~20元/吨。从本周南方各省的投放成交情况来看,籼稻拍卖投放量有减少的趋势,成交溢价幅度也较前几周缩小。

国际米价下行趋势明显 主产国出口同比下滑

进入3月初,东南亚主产国大米出口报价整体下行。据监测,截至3月2日,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泰国470美元/吨,较上周跌4美元/吨;越南445美元/吨,周跌15美元/吨;巴基斯坦470美元/吨,周跌5美元/吨;印度442美元/吨,较上周持平。国际米价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汇率问题,2月份以来泰铢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走低,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米出口价格下跌;二是许多大米进口国在1月份农历新年前购买了大量的大米,目前库存充足,新的询盘放缓。三是目前东南亚部分国家新稻正在陆续收获上市,诸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冬春水稻2月收获上市;泰国二季稻将于3月份收割上市。新稻市场供应进一步宽松,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稻谷价格走高。

进入2023年,东南亚主产国大米出口量有所下降。据越南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到2月越南大米出口为78.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8.8%。大米出口收入为4.17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越南2月份可能出口约43万吨大米,价值2.31亿美元。泰国2023年1月1日到2月12日期间,大米出口总量为64.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9%。巴基斯坦2022/23财年前七个月(2022年7月到2023年1月)的大米出口产值同比减少了15.82%,为10.8亿美元。

印度出口限制政策保持不变 或将影响我国碎米进口

近期市场消息称印度不打算取消对碎米出口的禁令,也不打算削减白大米出口关税20%。2022年印度稻谷生长期持续干旱影响,为了控制国内稻谷价格,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碎米出口禁令,并对白大米出口征收20%的关税。尽管征收20%的出口关税,印度大米出口并没有放缓,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达到创纪录的2226万吨,同比增幅高达3.5%,远超其他四大出口国(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出口总和。因此印度政府认为没有理由降低或取消关税。如果此政策继续实施,或将对中国的碎米进口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近几年中国是印度碎米的最大买家,2022年从印度进口碎米量为202万吨,占我国进口碎米总量的比重为57%。如果印度继续禁止碎米出口,那么我国碎米进口将转向巴基斯坦、缅甸、泰国、越南等其他碎米出口国。相比较印度低廉的碎米出口价格,其他东南亚主产国碎米出口价格比印度高出20~30美金/吨,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碎米成本或将小幅提升。

据市场传言,最低收购价陈稻投放预计从下周开始启动,超期存储稻谷定向拍卖启动时间或在3月末,投放量1800万吨。3月份将是稻谷市场政策密集发布期,政策的调整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稻谷市场的走势,需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