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
原标题: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 !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余国
来源: 国是直通车
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之下,颁布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粮食粮食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禁令”。出口多国实施粮食出口禁令对全球粮食安全有何影响?价格粮食价格会否进一步攀升?
为何限制粮食出口?
IFPRI近日发布数据称,截至5月28日,上涨包括阿根廷、禁令哈萨克斯坦、余国印度、颁布印度尼西亚、粮食粮食马来西亚、出口摩洛哥、价格土耳其、上涨匈牙利在内,禁令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的出口限制令,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分析近期多国采取粮食出口禁令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前段时间,受俄乌冲突、全球粮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国家短期内粮食出口量激增。其中一些国家看到这种趋势对本国粮食供给的不利影响,加上当前国际粮食市场急剧波动以及极端高温天气事件的影响,这些国家开始采取限制出口措施,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统计显示,今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粮食供应链吃紧,受价格刺激,印度小麦出口量激增,4月出口小麦14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印度私营粮食交易商大量收购小麦导致印度国内粮价节节攀升,同时,3月份,印度遭遇罕见高温天气,正值印度小麦收获季节,小麦产量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评估上述不利因素,本月13日,印度政府作出了禁止小麦出口的决定。
全球粮食安全再陷危机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持续攀升,到2021年年底升至近十年来最高价格。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两国占到全球谷物供给的25%,疫情和局地冲突也推高了全球能源价格,推高物流成本,给粮食供应链进一步造成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雪上加霜”。
日前,联合国发布《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在承受着贫困和饥饿问题,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2个人吃不饱饭。
近日多国采取粮食出口禁令将给国际粮食安全造成怎样的影响?国际粮价又将会有怎样的走势?
李国祥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还是全球重要的化肥出口国,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的不能进入国际市场,短时间内国际粮食贸易秩序产生急剧变化,国际粮食供给形成了结构性的硬缺口。
同时,由于冲突持续,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受到较大影响,预计乌克兰粮食将减产。这种硬缺口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而多国采取粮食出口措施则限制了这种调整,全球粮食供给恢复到平衡关系预计还将进一步延长,国际粮价估计也将持续高位运行。
中国“饭碗”会否受到影响?
对中国来说,当前国际粮食形势会否影响中国国内供给和粮食价格?
从供给形势来看,中国今年粮食供给有保障。日前,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综合各方面信息,今年中国粮食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有望继续获得好收成。
分品种看,小麦长势与常年相当,丰收有基础,油菜籽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有望增加,早籼稻插秧基本结束,预计产量稳中有增。春播已过七成,进度快于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收购秋粮3705亿斤,同比增加500亿斤,增幅16%,收购总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从短期波动趋势来看,李国祥认为,中国粮食价格整体供给充足,去年晚播的一亿多亩小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前期受非理性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上涨较快,但目前已经冲顶了,整体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
对于大豆油等比较依赖进口的品种,李国祥表示,近期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进口大豆油的量会下降,价格会有所提高,但是通过降低关税、减少国内税收等市场调控手段会将进口升高的价格消化掉一部分。此外,中国国内的食用油主要使用菜籽油和花生油,因此,国际大豆油价格上涨对国内整体影响较小。
(责任编辑:娱乐)
- 文旅部等多部门: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 浙商证券:维持港交所买入评级 目标价395.04港元
-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创始人之一被判刑3年,创业板IPO终止!
- 多地楼市加快复苏告别“至暗时刻”,民营房企再现生机,“后劲”会不足吗?
- 26个重大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昌平
- 多家酒企高管离职:人事变动与战略定力,需要平衡点
- 进京列车“二次安检” ,多地铁路部门发布提示
- 凯美特气签订产品氢气供销协议 助力年产30万吨双氧水项目
- 2023年北京28.5万人毕业 政策接力稳就业
- 宁波帮是个什么帮
- 巴菲特股东信提到了什么:美国经济、接班人、股票回购......
- 美银对亚太区投行业务进行人事调整 以提高行业和国家覆盖范围
- 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启动 LNG保供能力将增加2.5倍
- 短短3个月11万人被“毕业”!2023年全球科技公司裁员人数或超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