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欧盟需激励本地车企应对“中国竞争”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 E)17日称,中国竞争欧盟需要为其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多激励措施,报告以扩大纯电动汽车的欧盟生产规模,否则可能会被中国竞争对手夺走市场份额。需激
该组织17日发布的励本报告显示,欧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已经放缓,地车对纯电动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的中国竞争汽车销量中占11%,而历史趋势表明这一比例应该达到13%。报告与此同时,欧盟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在欧盟站稳脚跟。需激T E估计,励本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地车对电动汽车占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的5%,到2025年可能会占据18%的中国竞争市场份额。该组织警告称,报告如果欧洲汽车行业不能足够快地完成向电动汽车的欧盟转型,它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给外国制造商。
“中国将征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德国《星期日世界报》16日表示,普华永道旗下的管理咨询公司思略特的一项研究预测,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未来会很艰难。在最近举行的巴黎车展上,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不会出现在展厅中,中国人取代了德国人在雷诺和标致之间的位置。这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比亚迪、长城和蔚来等品牌将很快成为欧洲街头车流的一部分。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计划在今后6年内采购10万辆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德国《图片报》在报道此事时,指责Sixt身为德国企业却不优先考虑德国电动车型,反而大肆采购来自中国的车辆,并拿中国政府的补贴说事。此外,还有部分德国议员恶意揣测中国汽车存在数据安全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Sixt公司之所以选择比亚迪,是因为其1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大众的产能并不能满足,“反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和产业链基础,让比亚迪可以随时供应”。
许海东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历经数代更新与发展。目前,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其产业链都已发展起来,质量好成本又低,这让中国组装新能源汽车很容易,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全球拥有领先优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车企在传统燃油车上占据着全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缺乏动力,正好给了中国企业机会,成为中国赶超欧洲车企的新赛道。尤其在全球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的能源危机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加上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率上的整体优势,不得不引起欧洲的忧虑。
能源汽车的很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目前还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中国的成本优势、制造优势和市场优势,还要进一步转化为技术优势。
(责任编辑:热点)
- 总投资约170亿元!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正式启动
- “36%+11%”税率落定,电子烟征收消费税将如何影响产业?
- 消费电子需求持续退潮 苹果中国出货量为何能逆势大增?
- 车企频下订单:工业机器人迎来发展快车道,研发费用大涨
- 汉莎航空周五将取消几乎所有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的航班
- 哈尔滨拟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发放育儿补贴 直至3周岁
- 华安证券:维持华润啤酒买入评级 拓展白酒业务有望增厚盈利
- 国际医学前三季度亏损超8亿 被迫1.7亿出售核心资产商洛国际医学中心
- 中汽协: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延续良好势头,份额超过50%
-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律师首次撰写招股说明书:3750万中介费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 奔驰也要退出?
- 多个中国品牌与卡塔尔世界杯合作,国牌闪耀世界杯赛场
- 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学家:能源危机与化肥短缺冲击粮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