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立钻具冲刺北交所 应收账款高企 现金流逐年减少
炒股就看,恒立权威,钻具逐年专业,冲刺及时,北交全面,所应收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款高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近期,企现恒立钻具北交所IPO过会,金流减少目前处于待提交注册阶段。恒立
恒立钻具主要产品包括各种盾构、钻具逐年顶管刀具、冲刺水平定向穿越钻具、北交钻头、所应收账截齿等,款高应用于国内外地铁、企现公路铁路隧道、引水隧洞、城市综合管廊、油气管线、桩基开挖、矿山开采等各类工程。主要客户有、、、、、广东华隧等工程施工单位。
2016年,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20年,公司调至创新层。余立新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4亿元、1.56亿元、2.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6.90%、39.22%、39.35%,净利润分别为1393.99万元、4105.09万元、4853.33万元。单从这几项数据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似乎还不错。
但高毛利率和逐年增长的利润下,公司应收账款却呈现逐年增加且占比极高。2019年至2021年,恒立钻具应收账款分别为8272.21万元、1.19亿元、1.8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47%、42.43%、46.1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52%、75.95%、85.30%。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应收账款逐年增加,说明随着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加,回款能力并没有提高。一旦这些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会形成巨额亏损。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现金流在逐年大幅减少。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76.88万元、432.43万元、-273.64万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四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公司报表来看,会计利润尚可,但现金流比较紧张,公司持续运营需要对外融资。问题的关键是,高毛利率下为何还有这么高的应收账款,有待进一步分析。
此外,北交所就公司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也提出问询。同时,质疑公司与中国交建、中国中铁的业务合作中,2021年对其收入及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是否为上市突击业绩。
除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恒立钻具前期还频繁出现会计差错。
2022年6月15日,恒立钻具发布公告称,公司对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公司财务报表集中进行了追溯调整,发现前期出现会计差错。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包括:调整亏损合同预计损失、调整企业所得税、调整部分经济业务记账有误(上述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变动,本次一并调整)、现金流量表调整。
如果说更正会计差错还属于正常财务调整范畴,那么公司法人、高管个人卡用于经营收款,实属不正常行为。
申报材料显示,公司存在个人卡收取货款、废料款并用于发放职工薪酬及支付费用等情形,持卡人涉及公司股东、财务负责人等。
其中,2019年、2020年,公司通过个人卡收取货款、废料收入553.06万元、528.18万元,占当年营收比3.85%、3.38%。
2022年6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关于对挂牌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口头警示、监管关注、约见谈话、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监管措施的情况公示》。在违规企业名单中便有恒立钻具的名字,恒立钻具由于在公司业务中违规使用个人卡交易在2022年6月15日被作出了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的处罚措施。
另外,2020年1月、4月,公司将个人卡中资金拆借给实际控制人余立新190万元,拆借给股东周勇(由周勇儿媳妇代收)240万元,拆借给股东余德锋50万元。
对此,北交所审核机构要求恒立钻具解释说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是否通过上述财务不规范行为等手段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是否存在关联方为公司承担各类成本费用、对公司进行利益输送或存在其他利益安排的情形。
记者就公司存在的相关管理内控问题采访公司,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有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法人、高管个人卡用于经营收款说明公司的经营管理混乱,老板跟公司的资金分不清楚,财务制度不规范。
(责任编辑:综合)
- 卫龙据悉考虑最快在周四开始香港IPO上市前投资者教育
- 古特雷斯:G20峰会为应对发展困境提供契机
- 49次延期回复上交所问询 *ST紫晶及有关责任人被监管警示
- 新玩家涌现、旧玩家退场:自动驾驶“螺旋式”前行
- 卷土重来:桥水正重新做空欧股
- 连花清瘟胶囊卖断货上热搜,公司回应来了!“牛市旗手”爆发,“发动机”盘中涨停,什么信号?
- 石家庄恢复部分免费核酸检测网点!多家药店连花清瘟胶囊卖断货!有市民送孩子去上学,但发现只有他1人去了
-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发生根本转变 金价逼近千八关口!
- 欧股收盘普跌 德国DAX30指数跌0.36%
- 小熊U租在港招股,腾讯、京东、联想等明星股东加持,预期下周四登陆港交所
-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继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 结束11周连涨,稳供应调控下生猪价格走势引关注
- 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
- 长线资金加仓 外资巨头认为抄底中国资产时机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