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来了!公募奔私静默期延长,离职一年才能管理私募产品,今年公奔私人数创新高
原标题:新规来了!新规新高公募奔私静默期延长,公募管理公奔离职一年才能管理私募产品,奔私今年公奔私人数创新高
今年以来,静默今年一批公募基金大佬纷纷奔私,期延公募基金经理的长离才能产品离职人数更是创下了新高,相对自由灵活的职年私募行业对公募基金经理充满着诱惑力。
不过,私募私人数创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私募的新规新高限制再次被加强。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公募管理公奔《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直指“公奔私”,将管理私募产品的奔私静默期从之前的3个月延长至1年。
“不少想离职的静默今年公募基金经理会权衡,一年后当市场关注度减少时,期延是长离才能产品否还能募集到资金。这将会打击想乘着高关注度去私募赚快钱的职年基金经理,有利于促进行业人才稳定。“有行业人士表示。
公奔私静默期延长,离职一年才能管理私募产品
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简称《办法》)。
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从公募离职,想要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从之前的只需等待3个月,延长到1年。
有行业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但人才流失严重,一批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做出名气和业绩后,迅速转身奔私,募集资金发行产品,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震动。如今,政策加大限制公奔私的约束,有利于促进行业的人才稳定。
“不少想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会权衡,一年后当市场关注度减少时,是否还能募集到资金,毕竟私募行业竞争激烈,管理绝对收益产品的压力很大,可以打击一些想乘着高光时刻赚快钱的基金经理。”南方某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此外,《办法》还通过薪酬制度,来约束基金经理流动。《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实施薪酬递延支付和追索扣回等制度。如递延支付年限不少于3年,向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追索扣回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离职人员同样适用。
一批公募大佬转身私募,公奔私人数创新高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批公募基金大佬奔私,掀起了一轮奔私大潮。
今年5月,易方达知名基金经理林森宣布离职,或加入上海勤辰,2021年末林森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华安基金前投资总监崔莹此前也确认加入了上海勤辰。
此外,中欧基金前百亿级基金经理周应波创立新私募运舟,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则选择加入睿郡资产,葛晨从博时基金离职后,加盟了高毅资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108位基金经理离职,创下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位。近几年,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正在加剧。在2016年至2021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分别为155人、168人、186人、224人、253人、323人。
5月20日,益民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牛永涛因个人原因离任。牛永涛离职后,益民基金便只剩下一名基金经理赵若琼,公司6只产品均由其一人管理。仅有一名基金经理不只益民基金一家。截至5月24日,还有明亚基金、易米基金、瑞达基金等6家公司,只有一名基金经理。
有行业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可以持股公司、跟投资金、参与业绩分成,比公募激励机制更接近市场,所以吸引了一批基金经理公奔私。
5月13日,董承非奔私后的首批私募产品——“睿郡承非系列新产品”结束为期一周的募集,该产品最终累计募集金额达45亿元,在这样市场环境下的募集成绩,今年仅次于1月源乐晟曾晓洁发行的产品,可谓实属不易。
“对公募基金而言,加大对公奔私的约束会提升行业人才的稳定性,但激励机制无法匹配依然难以阻挡优秀基金经理的流失。”深圳某私募负责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责任编辑:焦点)
- 财经TOP10|理想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海底捞、呷哺呷哺关店求生,爱尔眼科被罚70万
- 电脑睡眠后唤不醒怎么办?小A告诉你
- 死要面子毁一生
-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 恩捷股份回应!
- 如何看中美经济总量差距扩大?发改委:美高通胀拉高名义GDP
- 美银证券:重申ASMPT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88港元
- 提前还贷的人能有多拼 想花钱也没那么容易!!
- 12年累计亏损90亿,幸福人寿两股东拟“清仓”16.37%股份离场
- 光大期货0302热点追踪:燃油刷新反弹高点
- C轮亿级融资已接近尾声
- 「蒸纪·评测」最近什么火之COV RANGE主机
- 美国监管机构调查FTX的多位明星代言人
- 拥有很多的人,未必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