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供应链趋紧 确保粮食安全须未雨绸缪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俄乌冲突还在继续,全球全须各国“粮食安全”意识提升,粮食链近期已有报道称多个国家叫停粮食出口。紧确联合国粮农组织不断警告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保粮我国政府也在多次强调稳产增产,食安未雨绸缪,未雨尽各种努力度过潜在的绸缪全球性粮食危机。
眼下,全球全须全球粮食供应链正遭遇挑战。粮食链俄乌是紧确重要的小麦、玉米、保粮大麦和葵花籽等出口国,食安购买俄乌农产品的未雨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基础差,绸缪俄乌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后,全球全须这些国家可能没有能力找到替代进口来源地,也没有能力购买高价粮。此外,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和出口国,如果没有足够化肥特别是钾肥,将会引起粮食减产,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去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一倍以上,就已推升了种粮成本。
很显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吃饭问题绝对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粮食进口国,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65亿吨,同比增长18%,其中大豆进口9651.8万吨。去年全球大豆产量超过26%都被中国买走,大豆对我国影响尤其明显。
为此,发改委近期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和一号文相似,要求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将大豆和粮食放在并列位置。强调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应该是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大豆价格上涨对我国形成不利影响。
站在当前时点回溯,早在疫情之初,我国就马上调整粮食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扩大播种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这其实正好是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的起点,玉米、大豆、小麦价格这两年都有很大涨幅。如果不是两年前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我国粮食价格可能会涨得更高,可见政策层面的未雨绸缪。
目前农业占我国GDP比重不断降低,中国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7%。第二三产业增长更快,让国民增收的关键部分还是第二三产业。但是,越是如此,越不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麻痹大意。
除了持续呼吁制止餐饮浪费之外,实现粮食安全还需要稳步做好粮食增产工作,主要办法是扩面积提单产。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是17.64亿亩,增加1295万亩,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每亩产量增长1.2%。除了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改造农田。此外,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也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知识)
- 冯明远管理规模下降85亿,信达澳亚基金聘任新副总意欲何为?
- 施耐德关键产线产能已达五成,订单排至第三季度后
- 民生银行台州分行被罚款35万元:因贷款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事实
- 俄媒称美高官回应“中国寻求采购俄石油”:不违反美对俄制裁
- 盘前:道指期货涨0.1% 美联储会议纪要将出炉
- 合盛硅业计划定增募资70亿
- 磁谷科技深陷“价格战”,技术、产品被对手全方位超越
- 重磅!央行官宣LPR“降息”,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可至4.25%,100万贷款30年利息可省3万多
- 遭遇“打假”之前,“疯狂小杨哥”是如何疯狂起来的?
- 商务部谈跨境电商:一大批小微主体成新型贸易的经营者
- 应届生收到三全食品公司offer后被告知已无岗位,HR:岗位全国调动,还在沟通
- 特斯拉称道歉信是在法官见证下经温州车主确认自愿发布,法院:未予以明确审核通过
- 江西超300台烂尾,免费安装的“共享电梯”究竟靠不靠谱?
- “受孕之日起不许堕胎”,美国这州将通过最严堕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