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连续四天逆回购30亿元!
货币政策究竟是中国否转向?
今日,央行本周以来连续第四天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央行亿元
7月7日周四,连续中国央行再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天逆中标利率为2.10%,回购与此前持平。中国今日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亿元单日实现净回笼770亿元,连续本周总共已净回笼3780亿元。天逆
本周截至周四逆回购详细操作、回购一周逆回购到期情况如下:
制表:华尔街见闻(单位:亿元)中信:货币政策将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
华尔街见闻昨日提及,中国中信明明团队认为,央行亿元在市场反应剧烈的连续情况下,央行继续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天逆或指明后续货币政策将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切换,回购货币政策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回归本轮局部疫情前的宽信用目标。除货币政策模式转变外,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料将进入重估阶段。
国君: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不过,对于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国君对此持不同看法。
国君在今早的报告中认为,虽然此次逆回购再现2021年1月的“地量”操作模式(50亿以内),但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信号。连续三日30亿,的确释放了央行引导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控杠杆等信号,但当前基本面以及信用周期并不支持货币政策转向。
国君表示,对比2021年1月,当下央行进行地量操作的相同点都是债市杠杆较高,达到历史高位(95%分位),隔夜利率以及、DR007等短端利率都明显向下偏离政策利率,流动性极度宽松。对比历史,这的确释放了央行希望调控债市杠杆,引导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的信号。
但与历史有较大不同,此番缩量并非流动性转向。2021年1月央行是借调控债市杠杆问题来完成货币政策常态化,而当前是政策观察期、经济小复苏的窗口期。
在信贷需求偏弱,资金出现“堰塞湖”现象的情况下,央行也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期引导市场利率重新回归到政策利率附近,以此来维护其在银行间市场的“结构性短缺框架”:
2021年1月上一轮信用扩张的顶部,经济疫后复苏较强。当前经济仅仅是小复苏、信用好转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核心仍是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压力,对金融稳定方面的诉求较2021年弱。
当前是经济复苏的窗口期和流动性压力较小的阶段,货币政策可以利用这一时机调控债市杠杆。债市杠杆交易自4月以来就达到历史高位,但是央行在4-6月仍容忍杠杆高企,依然持续等额续作MLF、OMO,降准以及上缴万亿结转利润,特别是6月末进一步加码逆回购。可见,虽然早有打击资金空转的诉求,但时机不合适,央行在4-6月仍然呵护资金面相对平稳。当下,疫情防控有所缓和,经济也有复苏的趋势,信用周期也在启动。从边际上来看,恰是相对适合的窗口期。
国君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大基调仍是“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进一步结合基本面和本轮信用扩张速度而言,本轮短端和长端利率上行速度和幅度都相对有限,不会出现诸如2021年初的现象。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综合)
- 恒指再度拉升翻红,中国联通大涨逾8%中国平安涨2%
- 血液病学专家周剑峰逝世,享年56岁
- 美财政部副部长:计划采取行动破坏俄罗斯的关键供应链
- 映客“找对象”年入63亿,却失宠资本?
- 湖北银行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日赚5.9亿元 五大上市险企交答卷!寿险新业务价值普降 产险非车业务“告捷”
- 港交所将实施三大战略 特别注重提升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 被法国男子当面质问涉物价上涨等一连串问题,马克龙回应
- 飞利浦在部分返工呼吸机上发现其他潜在问题
- 高毅资产吴任昊近期交流:不在多重压力同步爆发的低点放弃
- 安徽六安向上海捐赠100余吨新鲜蔬菜,已运往松江各地
- 被查近9个月后:首创集团原董事长李爱庆遭“双开”
- 俄媒:立陶宛国防部称不会向乌提供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系统
- 梅津斯基:乌克兰放弃加入任何军事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