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会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吗
正观新闻
经过漫长的预制饮食萌芽期、发展期,改变在疫情的习惯催化下,预制菜迎来了快速增长期。预制饮食有数据显示,改变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习惯同比增长19.8%,预制饮食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万亿元。改变的习惯确,无论是预制饮食线上购物平台还是线下大型超市、便利店,改变货架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习惯预制菜品牌和菜式。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预制饮食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改变大城市“996”“007”的年轻人,在便利店里挑选一份预制菜肴已经成为他们解决晚午饭的习惯常规选项。“出门带泡面、火腿肠、面包等速食品”“去餐馆就是要吃现炒现制的菜品”……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正在因预制菜的出现而悄悄改变:自热火锅等即热类预制菜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露营必备”,而餐饮企业则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使预制菜提升效率,保障菜品质量稳定。
即热类预制菜在口味、营养方面是优于泡面等速食品的。那这类预制菜能替代泡面成为便捷食品的更优选吗?其实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人们选择哪种速食品还受到商品特性、价格、购买和食用场景、消费者的喜好和认知等因素影响。比如在户外要想吃一餐热腾腾的饭菜其实很难,这时“自热”便成为即热类预制菜的最大优势。但换一个场景,在火车上有热水、有盒饭,加之因自热饭菜产生的蒸汽容易造成险情,铁道部门并不建议在火车上食用,即热类预制菜就不再是最佳选择。此外,即热类预制菜至少是泡面两三倍的价格,购买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和大城市超市,这也制约了预制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至于现在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则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成消费者投诉热点。B(Business,企业、商家)端火热,C(Consumer,消费者、个人用户)端遇冷,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口感问题,“现制现卖的更好吃”这一认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且不说目前大部分预制菜在口感上和厨师现做的有差别,即使没有差别,恐怕打破消费者的认知惯性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从尊重消费者、保障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餐饮企业有必要在使用预制菜时提前告知。而作为消费者,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不妨给这个新生事物多一些发展时间。
(原题为《预制菜会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吗?》 作者 李琦 来源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探索)
- 家电企业跨界智能装备的四大优势
- 广东一季度消费投诉量同比增16.77% 互联网服务类仍居首位
- 北京朝阳区即日起暂停体育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活动
- “探火”总设计师张荣桥:中国航天将探索更多的星球
- 隔夜要闻:美股收跌 美投资者热买中国看涨期权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起底世界杯金主卡塔尔能源 迪士尼换帅
- 满洲里市兴华街道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北京朝阳区即日起暂停体育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活动
- 宁乡农商行去年净利润大增71.15%之下,营收增速创5年新低
- 国家卫健委: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成家军:研究理财产品份额转让机制,以帮助缓解理财产品赎回压力
- 刚到河北工作,新任省委书记倪岳峰调研去了西柏坡
- 交通运输部:严禁擅自阻断或挖断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
- 「房价过低不利于年轻人奋斗」是经济学家倪鹏飞说的吗?
- iOS 16发布时间敲定!最新界面曝光:长寿机型iPhone 6s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