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如何在氢能赛道发力? 专家:进口将远比本地生产重要
作者: 高雅 冯迪凡
[ 希尔表示,德国地生从天然气的将何进口将远角度来说,鉴于当前储存水平和迄今为止不那么冷的赛道冬天,我们似乎可以成功度过。发力考虑到我们对俄罗斯的比本依赖程度,以及从俄罗斯那里减少的产重进口份额,我必须说这一成就是德国地生非凡的。我们在确保新的将何进口将远进口量方面做得不差,但这必然付出了极高的赛道代价,或者说转化成了极高的发力成本。 ] [ 德国的比本目标是到2030年在德国利用10吉瓦(GW)的氢能,这几乎是产重从零开始的。 ]今年“幸运”遇上暖冬,德国地生明年怎么办?将何进口将远
德国酝酿在氢能赛道发力,究竟对氢能寄予多大希望?赛道在国内产能不足情况下要如何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进而令德国工业顺利“脱碳”?
在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中,德国经济研究所(DIW)能源、交通和环境部副主任希尔(Dr. Wolf-Peter Schill)对上述问题一一作答。他表示,德国大概率可以安全过冬,但明年冬天会如何,将取决于电力方面的许多偶发事件,且德国当前遭遇的是价格问题,而不是供应安全问题。
同时,在发展氢能方面,“进口量将远远超过德国国内电解所能产生的氢能”。他表示,去碳化最可行的选择是绿氢;目前德国的共识是,在可以直接使用电力的地方,不需要大量使用氢气,应该只把氢能使用在它最需要的地方,那些几乎没有可行的替代品的地方。
去碳化最可行的选择是绿氢
第一财经:德国是否对氢能寄予很大的希望?
希尔:高比例的清洁氢气或绿色氢气是德国能源系统去碳化的一个必要元素。但这并不是指在电力部门中。当然,当可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非常高时,一些情况下需要长期电力储存。这可能是氢能技术最有价值之处。你可以通过电解产生氢气作为化学能源储存,之后再将其转换为电力。因此,当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非常高时,就需要这种长期或季节性的电力储存技术。
话说回来,绿色氢气和氢气衍生产品可能将更多地应用于工业部门。德国要使很大部分的工业脱碳,特别是涉及化学品、钢铁、水泥和其他能源密集型行业,比如一些需要高温加工的制造业,这些情况下,许多研究表明,去碳化最可行的选择是绿色氢气。而这需要大量的氢气才能做到,其中包含氢气或氢气衍生的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等。从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使航运和航空脱碳。在这些领域,很难说有其他替代品。
总之,我不认为德国将全部押注于氢能,但德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可能需要大量的氢气来使一些部门去碳化。这里存在一些争议,但目前的共识是,在可以直接使用电力的地方,不需要大量使用氢气,应该只把氢能使用在它最需要的地方,那些几乎没有可行的替代品的地方。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方面准备。第一,在德国国内或至少在欧洲生产氢气。第二,从其他地方进口可再生氢气。这也是德国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的,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德国利用10吉瓦的氢能,这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另外,计划很大部分需要进口来保证。德国政府建立了“H2全球机制”,这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机构作为共同买家从全球购买氢气,与其他国家的氢气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然后将其以短期合同的形式卖给本地需要的公司或实体。
从去碳化的角度来看,在国内生产氢气和进口绿色氢气都是必要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将全盘倾注在这方面。
“进口将远比本地生产重要”
第一财经:根据德国“红绿灯”联盟能源转型目标监测器,目前德国只开发出0.07吉瓦氢能,也就是目标的0.7%。这一目标最终能实现吗?
希尔: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电解氢是很容易扩展规模的,因为它是模块化的,你只需要不断地建造,在某地堆积容器即可。另一方面,从项目阶段来看,在操作和建造阶段,安装电解的生产能力都只有很低的水平,但到了最终投资决定(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s)阶段,生产能力就会提高许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生产能力到2030年会达到5吉瓦左右。其他部分仍属于概念阶段。
因此,为了在2030年达到10吉瓦的目标,所有这些阶段都必须实践完成才行。我认为,这一目标是具有雄心的,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语境的,并非完全不符合项目开发商考虑过的情况。
第一财经:2022年9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沙特阿拉伯,表示两国能源合作应该扩展至氢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口对德国氢能来说有多重要?
希尔:进口将远比本地生产重要。从能源角度看,进口量将远远超过德国国内电解所能产生的氢能。事实上,大部分氢能将不得不通过进口满足。德国政府正在签署所谓的联合意向声明,这是一种没有约束力的协议,表明双方在未来某些事上拥有共同的愿景。德国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签署了类似协议。
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协调问题。氢气的生产商和潜在客户必须要做的是非常大胆、长期的投资决定。因此,政府需要达成一些协议,以消除他们的风险,或帮忙构建和协调。这也是我刚提到的“H2全球机制”发挥作用的地方,它可以协调投资者和客户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促进未来的进口。
德国应能顺利过冬
第一财经:你担心德国在这个冬天的状况吗?
希尔:从天然气的角度来说,鉴于当前储存水平和迄今为止不那么冷的冬天,我们似乎可以度过。考虑到我们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以及从俄罗斯那里减少的进口份额,我必须说这一成就是非凡的。我们在确保新的进口量方面做得不差,但这必然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或者说转化成了极高的成本。
明年冬天会如何,将取决于电力方面的许多偶发事件。我们当前遭遇的是价格问题,而不是供应安全问题。电力价格已经伤害了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价格刹车(price brake)。人们还可能会担心电力的供应安全,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足够的发电能力,或者我们会不会出现峰值负荷问题,并陷入停电。目前看来,我认为德国或欧洲停电的风险并不高。但如果有了额外的麻烦,比如法国核电站的情况,那断电也是可能的。
总之,如果没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就能源安全而言,我们应该能很好地度过这个冬天。但是,我们在价格方面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德国政府拿出2000亿欧元,时间可能覆盖2022年至2024年,这是相当大的一笔钱。
第一财经:德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投资能拯救能源危机吗?
希尔: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提升,希望在2023年能看到一些缓解。此前,有很多排队中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2023年,一些事态正在推进,风电规划和准入程序方面的积压可能会有所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额外的项目出现,太阳能和光伏发电方面会相对快速地增加。但总的来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额外的可再生能源扩张,对缓解目前价格危机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但在未来的几年里,我认为我们必须通过投资来摆脱这场危机,我们需要在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在不同部门的交叉领域也是,比如热泵和电动车。另外,还要投资能源效率,特别是在建筑方面。
(责任编辑:休闲)
- 整形整丢肖像权?四川省消委点评医美领域霸王条款
- 跟着美债反弹,日元“苦日子”已经到头?日债空头尚不罢休
- TrendForce:供应商让价意愿提高,第三季度DRAM价格跌幅扩大至近10%
- 午评:生猪涨近6%、苹果涨超3% 铁矿石、硅铁跌超5%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坚定不移推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 为博眼球竟造谣,券商前分析师遭公安机关处罚
- 网信办新规细化个人信息出境细则,明确责任划分与本地化法规披露要求
- 澳优发盈警!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减少73.1%至84%
- 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 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 金融期货、金属期货及农产品期货早评:黄金考验下方支撑
- 安徽宿州今起开展三轮大排查,确保三日内实现社会面清零
- 凌晨,东莞楼市“大松绑”!调控政策精准到街道
-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26条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政策
-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竞争可以和平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