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评网络暴力(二):加大震慑,擦亮“法治利剑”
相关新闻:
不久前,法治利剑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网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入选提名案件。络暴力加亮2020年7月,大震浙江杭州一女子取快递时被便利店店主偷拍视频并捏造发布虚假信息,慑擦造成谣言大范围流传,法治利剑引发大量低俗评论,人民日报严重影响当事人正常生活。评网经法院审理,络暴力加亮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大震缓刑二年。慑擦这起案件看似是法治利剑个案,却关涉群众权益保障,人民日报反映了用法治方式铲除网络暴力、评网树立良好风气的决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广大网络用户获得更多表达渠道,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无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这些具有诽谤性、污蔑性的图文视频,损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给当事人带来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网络暴力行为,不仅冲破了道德的底线,更践踏法律的红线。只有擦亮“法治利剑”,打击网络暴力,才能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对社会风气形成正确引导,进而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法治社会绝不允许网络暴力。网暴他人与在现实中一样,都有可能构成侮辱、诽谤、寻衅滋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名誉等做出明确规定。就刑法而言,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了刑事责任,网络暴力还可能涉及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侵权责任,或因涉嫌侮辱、诽谤被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堡垒,是令网暴者付出代价的利刃。凡是躲在屏幕背后的网暴者,必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此前,针对网络抹黑,中国女排队员朱婷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获得大批网友支持。但在现实中,一些网暴受害者却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究其原因,大多网络言论具有匿名性,网暴行为溯源难,确定主体难;一些网暴言论会被即时删除,侵权证据固定难;一些网暴行为参与人数多,地域跨度广,受害者举证难。特别是,一句无中生有的谣言诽谤,诉讼动辄需要花费一年半载,“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使不少当事人无法及时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导致不少网暴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打出法治“组合拳”。
在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中,杭州当地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此案由刑事自诉转为刑事公诉,彰显了对涉嫌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对网暴形成法治震慑,首先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帮助受害者更好维权。其次,执法部门应迅速查办相关案件,坚决打击人肉搜索、恶意剪辑等行为及网络暴力黑灰产业。此外,如何界定网络暴力的边界和类型?如何压实平台事前审查责任?如何应对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新型网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美好生活护航,为社会治理赋能。
任由网络抹黑、网络暴力蔓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以身作则维护网络文明,又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避免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手足无措。从留存网暴内容记录,到委托公证部门固定证据,再到向公安部门报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以法律武器回击网络暴力,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必将得到遏制,还互联网一片清朗空间。
(责任编辑:焦点)
- 环时锐评:希望“蓝马甲事件”进一步促进文明执法
- 降价、礼包、缩短交付时间…为冲年度销量,车企拼了
- 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 连续三年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 央行:今年第三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由降转升
- 广州:本地疫情与外地输入疫情交织叠加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王兴最终还是没有避开张一鸣
- 招行原行长田惠宇被“双开”:滥权敛财、贪婪无度
- 北京十余天报告39例本土感染者 加强入境和进返京管理
- 江西南昌县:购90平米(含)以上新房每套发放1万元消费券
- 河南一影院禁止携带蜜雪冰城入内,店员:原因不便透露,网友:这样规定直接退票走人
- 支付宝被撤销高新企业认证? 蚂蚁:未主动申请
- 10月8日保险日报:保险公司服务质量排行揭晓,精算师协会发出消费提示,购买增额终身寿险要谨慎
- 耀才证券植耀辉:美股偏软交投转淡 港股17,400点有支持
- 券商10月策略观点来了!A股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布局窗口期聚焦这些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