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理网暴,平台必须更早介入
来源: 21号骑象人
“新郑刘教师上网课遭网暴致死”的评论平台消息继续发酵,真相有待调查厘清,治理但这不是网暴网络暴力第一次带来沉重的遗憾。最近几年,必须“上海大学生捐赠巧克力被网暴”“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刘学州网暴自杀案”“糖水爷爷被网暴”等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更早网暴事件频发。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介入民众教育有待加强,评论平台但在治理网络暴力“政府—平台—网民”的治理三元结构中,最行之有效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网暴恰恰是中间一环——平台权责。
根据网传网课视频,必须在刘老师上网课的更早过程中,不断有人进出网课直播课堂,介入通过播放音乐、评论平台霸占共享屏幕甚至出口辱骂来扰乱课堂秩序。治理
而“黑客入侵”等疑似信息安全漏洞更加说明,网暴网暴之时平台本应当更早介入,而不是等到悲剧发生才去被动配合调查。
网暴是流量与情绪叠合的复杂产物,但虚拟世界带来的伤害并不虚无。因随机性、隐蔽性和诱导群发效应,网暴受害者所承受的压力,比之现实世界只多不少。
受害者就像流量大海里一艘风雨飘摇的小船。平台是流量的最大受益者,权责对等,平台也就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被网暴者这艘小船。
近些年我国网络治理日趋完善,平台的安全管理义务越来越多、主体责任越来越重,虽然仍然缺乏专门的网络暴力治理赋权条款,但“没有执法权”不代表平台不能更好地防治网络暴力。
态度和技术并举,是平台在用户权益保障层面的必答题,不能因为保护用户隐私、治理网络暴力等业务“无营收不盈利”就消极应对。事实上,网络暴力的进行,都会具象为图文或音频、视频攻击,这本就是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的权责范围。
防网暴于未然,平台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健全网暴识别机制和审核机制,及时过滤网暴内容,对用户加强提醒教育力度等等;
止网暴于微末,恶意话题迅速熔断机制,跨平台防扩散合作,网暴受害人实时沟通保护,快速取证留证和举报通道等等;
治网暴至最终,完善用户信用评级,引入黑名单机制,加大对网络施暴者追责(限流、禁言、关闭账号)和曝光等等。
网络暴力还是施暴者和保护者“你进我退”的能力对垒。诸如“黑客入侵”、水军等之类超越寻常网暴水平的行为,平台更应该检讨产品性能、安全漏洞的短板,在态度先行的基础上,加大相关人力财力和技术的投入。
能做的工作不一枚举,治理网暴之于平台,无功即是有过,更早介入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悲剧发生。
文 | 张绪旺
(责任编辑:休闲)
- 日盈电子拟定增3.98亿元 大手笔投资汽车智能座舱产品项目
- 多产地遭遇高温干旱,海鲜、蔬菜、水果会涨价吗?
- 首破20%!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 深圳出招降二手房成本:试水“带押过户”,欠款500万立省10万
- 第一上海:维持上海复旦买入评级 目标价50港元
- 因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 晋商银行阳泉分行被罚50万元
- 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首破20%
- 姚振华强推中炬高新员工持股计划受阻 被质疑“剑指”加强上市公司控制权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 五城市发行首批产品
- 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参赞乔柯汀:统一的数字标准非常重要
- 对于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上海市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健康管理
- “教师笔试报名系统崩了”背后,年轻人为何扎堆当老师?
- 浙江十年: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瑞银:予华润置地买入评级 目标价4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