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保监局: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陈旭)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25日发布风险提示,北京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套路多,银保存在三大风险,监局警惕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非法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代理提醒广大消费者,处置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信用保护个人财产和信用权益。卡债
“全额免息”“停息挂账”“停止催收”,北京这些看似“诱人”的银保广告背后,隐藏着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监局警惕阱诸多套路。北京银保监局介绍,非法近年来,代理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处置名义,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信用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据介绍,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主要存在四大套路。
套路一:假冒专业人士发布虚假广告。非法组织或个人冒充律师、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在网络平台发布“全额免息”“征信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删除不利评价,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虚假承诺,欺诈诱骗消费者。
套路二: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非法组织或个人谎称处置信用卡债务,诱骗消费者获取其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费、咨询费或手续费。
套路三:怂恿消费者恶意“逃废债”。非法组织或个人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原则,伪造贫困、重病、残疾等证明材料,错误套用法律法规,使用固定投诉模板,恶意逃避债务,最终导致消费者跨越法律底线。
套路四:切断正常维权渠道。非法组织或个人诱导消费者采取过激行为不当维权,甚至以扣押身份证等手段胁迫消费者以维权为名反复升级投诉,阻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正常协商,从中攫取非法利益。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存在三大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多,个人信用受损影响大,个人资金损失风险高,不仅会加重个人债务,还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面临伪冒办理、被动参与洗钱等违法犯罪的风险。消费者应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避免“冲动消费”“过度消费”,避免造成个人钱财和信用“两空”。
(责任编辑:探索)
- 2022金融街论坛:百度智能云深入田间地头 AI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 消息称大众监事会拟重新制定软件路线图
- 大唐集团换将:寇伟卸任总经理,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刘明胜接棒
- 上海复工创业者:背负数百万贷款,住工厂、吃盒饭只为“求生”
- 赚钱的爱奇艺,还没逃出“爆款周期”
- 威睿盘前涨近20%,传博通正就收购威睿进行深入谈判
- 小米提议禁止安卓手机提取 APK 文件,遭谷歌驳回
- 北京2022第二轮集中供地延期至5月底进行
- 暴雪网易目前尚在分手冷静期,会不会续约看这个标志性事件
- 六部门: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
- 小米RedmiBook Pro 2022锐龙版预热:3.2K 90Hz原色屏,双风扇三热管
- 岸田文雄:日美将监视中国海军活动及中俄军演
- 北交所副总经理王丽:北交所制度设计践行了法制框架下的金融创新之路
- 如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权威解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