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媒体:应对通货膨胀,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4月14日文章,利亚原题:应对通货膨胀,媒体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从最新的应对通货膨胀数字(涨幅)来看,发达国家正变成“新兴市场”。通货美国3月份的膨胀通货膨胀率同比增长8.5%,而英国的中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7%,创下30年来的西方新高。与此同时,上课中国消费者上个月只看到了1.5%的利亚价格上涨。
照理来说不应该是媒体这样的。新兴市场的应对通胀应该更明显才对,毕竟那里的通货物流不那么精简,商品交易商的膨胀对冲工具更少。
拜登总统将矛头指向了供应链中断、中国俄乌冲突的西方影响以及中国实施的疫情防控措施。他说的也不全无道理。为铲除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上海正忙于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建立临时的隔离医院,无暇向世界提供电子产品和玩具。因此,有人主张缩短供应链,把制造业带到自己的地盘上。
但供应中断只是一个因素。从货币的角度看,通胀的情况如何?在美国,由于疫情期间的刺激性资金和美联储的宽松计划,太多的钱在流动。2021年2月,货币供应量增长达到27%,而就在一个月前,美联储还在向经济注入现金。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比较克制。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就降低了政策利率,但几个月后就开始抑制直接货币注入。事实上,在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央行都在试图削减借贷,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
俄乌冲突的爆发给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和进口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救济和补贴来抵御能源涨价,而中国将自给自足作为国家安全目标来优先考虑。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不能指望全球市场来保障自身粮食安全。
中国迅速采取行动,部分原因是认识到,物价上涨是一个政治问题,容易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近年来,虽然总体通胀率平缓,但食品方面则不然。2019年夏天,水果涨价,中国人开玩笑说,他们的财务愿望是实现“车厘子自由”——能够买得起进口水果。2020年,猪肉价格也曾飙升。每次农产品价格攀升,北京就迅速向公众作出保证,并称涨价是暂时的。(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时尚)
- 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
- 突发:越南股市崩了!银保监会刚刚警告:不要赌人民币单边贬值,人民币资产回报高于发达国家!
- 区块链概念股盘前走高 Coinbase涨近10% 比特币反弹超8%
-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拨款1.5亿美元帮助东盟国家,赵立坚回应
- 2022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报告发布便民指数增至83.96 满意度稳步提升
- 物业要求装修封窗违者停水停电罚款,大气办:已约谈责令改正
- 生产雾化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 深圳来福士雾化被罚
- 范思哲与芬迪联名,奢侈品“同界合作”成趋势?
- 美联英语破产风波:深圳总部人去楼空,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 外交部:美国成为联合国的“老赖”
- 江苏丹阳一超市负责人拒执行入内扫码且拒不整改,治安处罚!
- 年仅37岁上市公司副总去世,年薪近200万!华闻集团去年营收降近七成
- 买房门槛降低 多地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 新建的郑州南站5月31日起更名为“郑州航空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