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剩余的月饼,归宿不能只是垃圾桶
■ 视点
中秋节刚过,中秋你家的剩余宿月饼吃完了吗?超市里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里了?据南方都市报9月11日报道,有超市店员向记者透露,饼归中秋节是垃圾超市内月饼售卖的最后期限,卖剩的中秋月饼将会联系厂家进行退货处理由厂家销毁。也有商家表示剩下的剩余宿月饼将会在当晚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内部自行消化。饼归
中秋前夕,垃圾月饼是中秋公众热议的话题,但一过了中秋,剩余宿月饼就失去“C位”,饼归不太有人关注。垃圾作为时令性的中秋传统美食,“月饼去哪儿了”背后涉及的剩余宿食品浪费问题,不容忽视。饼归
节前大甩卖,节后“一夜消失”,剩余月饼最后的归宿,只能是垃圾桶吗?月饼浪费问题该如何化解?
在这方面,去年上海多家公益机构和行动小组联合发起的“零废弃月饼大作战”,或许就有借鉴意义:一些商家把回收的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成为颜值与味道兼备的酸奶水果杯,可以一起食用。
“月饼大改造”的参与者并不只是商家,在社交平台已经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月饼创意吃法,“月饼沙拉”“月饼烧烤”“青椒月饼”“西红柿炒月饼”,有媒体也曾发布视频教网友制作“月饼饮料”。
这些创意做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教公众把剩余月饼变为日常美食。这也启迪我们,不妨考虑从源头上改变月饼制作的理念,将其打造成一种日常性食品,而非尝鲜食品。
事实上,如果站在食用角度,相对“清淡”的普通月饼更受青睐。倘若月饼能多走走“亲民路线”,其销售寿命会止于中秋节吗?
当然,如果月饼太多改造不过来,除了“废物利用”之外还可以考虑发挥“食物银行”的作用。据悉,早在2015年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就在浦东塘桥落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接收月饼等食物捐赠并将其分发到需要月饼的低保人群、困难家庭等。
民谚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秋节剩余月饼的最后归宿,不能只是垃圾桶。
□胡欣红(教师)
(责任编辑:探索)
- 年内二度降准将至:国常会称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 消费税明确,电子烟相关股票大涨 业内人士:利空出尽,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 邱勇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
- 苏纳克就任英国首相 应对经济问题成最大挑战
- 机构报告:2030年中国集中式长租公寓需求将超1200万套
- 中国7个地质遗迹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 魅族只卖车?吉利称服务车企,魅族说要打造华为式旗舰店
- 深圳首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 签约金额达1.48亿元
- 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
- 5G基站总数截至9月末达222万个 比上年末净增79.5万个
- 13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山西增速暂领跑,8省份跑赢全国
- 亚投行运营近七年,累计撬动各类资本超850亿美元
- 贵州茅台首次单独披露茅台酒经营数据,释放什么信号?
- 国办:2022年底前制定出台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