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新闽系”崛起,建发股份成龙头
来源:斑马消费
建发股份2009年确定供应链和房地产双主业发展,新闽系先是地产在厦门本地深耕房地产业务,后来逐渐扩张到省内外市场,崛起建但业内声量始终不大。股份最近3年,成龙公司突然提速,新闽系行业排名飙升。地产
随着阳光城、崛起建正荣等一批信奉高周转的股份闽系房企传奇落幕,以建发股份为代表的成龙新闽系趁势崛起,完成新老交替。新闽系
闽系更迭
建发股份准备吃下美凯龙(601828.SH)控制权,地产没有收获市场热宠,崛起建相反,股份股价连续两日下跌,成龙这笔A吃A的交易变得扑朔迷离。
对于公司来说,与美凯龙结合,主要是出于补齐商业运营短板的考虑,而后者价值近千亿的投资性房地产,同样诱人。
自2020年以来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地产行业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洗牌,也让建发股份(600153.SH)抓住机会逆势发力,成为行业里一匹黑马。
2022年,旗下建发房产,以1703.2亿元销售额首次跑进前十;另一家子公司联发集团,以年销售额289.1亿元,位列第52位。两家房企在克而瑞年度榜单排名,分别较上年上升8位和12位。
在地产界,闽系房企一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它们胆大、敢冲,自成一派。
世茂、正荣、阳光城等典型闽系,曾在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赚足了风头,也遭遇高杠杆、高周转的反噬,在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大浪淘沙的地产新周期里,闽系房企的行业排名一落千丈。唯有建发系、国贸控股以及象屿集团等国资背景的闽系房企趁势崛起,完成了一轮交替。
地产黑马
建发股份并不是一家纯粹的地产商。2021年,公司来自供应链运营收入6115亿元,占收入总额的86.39%,房地产业务收入963.1亿元,只占13.61%。
但两大业务对公司利润贡献天差地别。供应链运营业务2021年毛利率仅为1.49%,远低于同期房地产业务16.76%的毛利率。前者贡献公司利润的36.12%,后者贡献占比高达63.88%。
这就形成了供应链业务兜底,房地产业务突进的格局。在行业低谷期里,建发股份成功逆袭。
建发股份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靠建发房产、联发集团两大主体运营。公司控股股东是厦门国资下属建发集团。基于此,当大多数房企收缩阵线时,公司扩张底气十足。
2018年,公司新增计容建筑面积为642.14万平方米,此后迅猛增长。2021年,新增计容建达到1343.9万平方米。
公司在拿地上毫不手软,2021年以多元化方式获得114宗土地,全口径拿地耗资约1576亿元。据克而瑞数据,2022年,建发房产新增土地货值908.5亿元,位列行业第10位。
大量土地储备做后盾,公司销售规模高速增长。2018年至2021年,合同销售金额从735.98亿元增至2175.6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
逆袭隐忧
2022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残酷的洗牌和分化,高周转时代结束,经营稳健的房企脱颖而出,国企和央企的优势更加明显。
建发股份的供应链业务资金量大,可在某种程度上反哺地产业务,建发房产和联发集团得以大肆扩张。
不过,在具体经营上,建发系低调谨慎的简直不像闽系。即便是在合作方的选择上,也更青睐国企、央企,比如华发、保利以及地方城投机构漳州城投等,对风险控制如履薄冰。
另外,其国资背景,在融资方面更有优势。去年发行的不超过50亿元、150亿元公司债务,均为固定利率。随着年末融资端口放松,建发系企业建发国际,顺利完成4500万股配售事宜,合计募资8亿港元。
建发系房企2009年从厦门走向福建全省,2016年进入南京、杭州及深圳市场。截至去年底,公司业务遍布全国70多座城市,全国性战略初显。据开源证券12月6日研报,建发股份在手货值近4000亿元。
在行业低谷期冲高,加上今年房地产政策利好释放,建发的房地产业务今年表现或能更好。
不过,随着房地产业务扩张,建发股份负债规模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9月,公司短期借款从2021年底的89.99亿元增至2022年9月末的248.17亿元,同期,流动负债总额增加1411亿元。
此外,公司盈利能力逐年疲软,2019年至2021年,净利率分别为2.41%、1.89%和1.55%,2022年前三季度为0.93%。
(责任编辑:百科)
- 二季度险资投资沪深300成份股约7900亿元 监管对银行股、大盘蓝筹股和公募REITs投资给予优惠
- 海上追鲸人:为了见到布氏鲸,他们守候3年
- “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公众对专家有哪些期许
- 出口“爆单”!中国取暖“神器”火了,相关A股暴涨,行业前景几何?
- 稳定猪肉价格及供给,避免新一轮周期性的“蛛网”效应
- 调查报告称“北溪”管道泄漏由水下爆炸引起
- 大手笔!市值300亿的公司,近2个月宣布将砸1000多亿!全部\
- 【新浪教育】北京赫德学校Audrey Shi:好的国际化教育是既能赢得考试,更能赢得未来
- 视频|刘纪鹏:资本能够为人民服务
- 铁路上海站客流高峰延续,预计今日发送旅客40.7万人
- 美股9月“魔咒”再度应验,抛售何时将接近终点?
- 2022上半年生物医药融资200亿,谈资本寒冬为时尚早?
- 刚刚!刘强东全员信:京东高管降薪10%-20%!威马有人工资砍半仍年入百万?
- 美国出现第三例猴痘死亡病例 疾控中心警告:猴痘或导致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