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转自:保险报网
【记者 谭乐之】近日,警惕阱北京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代理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处置守护好自己的信用信用名片。
近年来,卡债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警惕阱名义,发布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额免息”“停息挂账”“信用卡债务重组”等为标题的代理广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处置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信用收取高额代理费用,卡债牟取非法利益,警惕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代理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处置
据北京银保监局介绍,信用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有四种常见套路。卡债
套路一:假冒专业人士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冒充律师、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在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论坛、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发布“逃废债务”“全额免息”“征信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夸大宣传,删除屏蔽不利评价,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为噱头进行虚假承诺,欺诈诱骗消费者找其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
套路二: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额费用。夸大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作用,诱导消费者授权其获取个人金融信息,并要求提供身份证号、信用卡账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成员信息,甚至要求邮寄身份证原件、信用卡、电话卡等重要个人证件,或要求提供密码信息等敏感金融信息,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费、咨询费或手续费。
套路三:怂恿消费者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恶意逃废债。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原则甚至跨越法律底线,编造办卡经历等事实,伪造贫困、重病、残疾等证明材料,错误套用法律法规,使用固定投诉模板,以消费者身份向银行、监管部门、政府机关等进行投诉举报,并借此向银行机构施压,以达到逃避债务目的。
套路四:阻碍有关部门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切断正常维权渠道。切断消费者与银行、监管部门间的直接联系和沟通,诱导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不当维权,甚至以扣押身份证等手段胁迫消费者以维权为名反复升级投诉,阻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正常协商,从中攫取非法利益。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发现,早在2019年,广东银保监局就曾发布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在收取高额佣金、增加了还款费用、个人征信系统留有不良记录等三方面损害消费者权益。
一位银行从业者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或面临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用受损、个人资金损失等多方面风险。消费者除了面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非法使用的风险外,还可能因为承担高额的咨询费、代理服务费或手续费而进一步加重自身债务负担。
一位业界专家透露,如果消费者受非法代理方教唆参与编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进行恶意投诉,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涉嫌违法犯罪。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一是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做明白消费者。二是信用卡消费量力而行,养成按时还款好习惯。三是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切勿泄露个人信息。四是务必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
(责任编辑:百科)
- 国际油市突发巨震!据称沙特正推动欧佩克增产50万桶/日
- 丢掉苹果耳机订单?800亿果链龙头释放重大利空公告 业绩或现崩塌式下滑
- 进博会上G60科创走廊组团干大事,协同发展指数近30%
- 记者调查 有了业委会,物业麻烦就解决了吗
- 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70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21亿元
- 技能提升 产品热销 收入增加 农民借网致富妙招多
- 前三季度上海地区人民币新增贷款6894亿元 9月末辖内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同比下降23个基点
- 巴菲特的投资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近27亿美元
- 央行、银保监会:鼓励依法自主协商房贷延期还本付息
- 中粮试错交易:焦煤反弹 上行驱动仍不扎实
- 公募基金赋能实体经济应迈上更高水平
-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连办五届,影响力持续扩大 搭建合作平台 共创美好未来
- 郑州:“1+8郑州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实行互认互贷
- 乌总统发言人:泽连斯基将参加G20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