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堆重仓到扎堆“跌停”,基金集体大跌原因为何?
在大众印象当中,跌停公募基金除了特定主题的从扎仓产品以外,一般会分散投资于各大市场的堆重大跌不同资产,这意味着,扎堆一般情况下基金净值应该很难出现大幅度波动。基金集体但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原因有一批基金不仅净值大跌,为何而且还是跌停跌超10%,可以说是从扎仓让人咋舌了。
根据统计,堆重大跌全市场共有13只开基净值跌幅超过10%,扎堆跌幅超过7%的基金集体更是达到51只。
(同一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原因下同)
重仓个股扎堆
事实上,为何13只基金同一天“跌停”,跌停从具体持股上可以找出部分线索,扎堆就是其中一项。截至2022年中报,上述13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至少都有200家基金扎堆。以当中扎堆最严重的为例,该股有超过1100家基金集中持仓,但在10月10日,开市两分钟后便死死封住跌停,收报250.56元。
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合并后一共5只,但除了以外,剩下的或多或少都和半导体和芯片产业链有关,各自之间的PE、ROE差距也不小。仍以北方华创为例,2021年报时的ROE为9%,但最新市盈率已经接近80倍。
重仓板块也扎堆
从名称上来看,上述13只基金大多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等领域,这一点在基金的持仓行业当中也有体现。以上述基金中的跌幅前三名为例,根据2022中报,这三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全都是半导体,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重都在50%以上,最高的招商科技创新混合甚至超过90%,颇有蔡嵩松的风范。不同的是,蔡嵩松虽然喜爱半导体赛道,但他在选股时,是没有主题或行业限制的,这些大跌的基金则不然。
此外,上述基金中可能存在的风格漂移,某种程度上也是大跌的原因之一。以当中的招商移动互联网为例,按照今年5月修订后的基金合同规定,该基金至少要有80%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移动互联网概念。根据2022中报,其前十大重仓行业当中,半导体行业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77%,但该行业严格意义上是否属于移动互联网概念,仍然值得商榷。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上述板块和重仓股因为赛道热潮退去、抑或是挤压估值水分等原因出现集中大跌,10月10日的情况重演并非没有可能。
来了又来的“3000点保卫战”?
需要注意的是,上次沪指跌破3000点还是在今年4月末~5月初多地疫情时期,再往前就要倒推到2019~2020年了,当时3000点还是沪指面前的“珠穆朗玛峰”。3000点如此重要,也难怪有不少市场人士会喊出“3000点保卫战”的口号了。
(图中黄线位置为3000点)
据统计,2008年以来,沪指至少面临了5次“3000点保卫战”,其中2008年4月至6月(第一次)的印花税行情、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第二次)的1664点“大起跳”都是低位反弹,2018年2月至6月(第四次)则是多头反攻,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只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第三次)、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第五次)的“保卫战”成功结束。纵观上述这五次“保卫战”,短则两个月,长则近两年,无论最终能否守住,其过程都可以说是“拉锯战”、甚至是“持久战”。
虽然失败次数略多,但从历史经验来看,短期收复3000点与否,与长期能否守住这一点位没有必然联系。例如,从上述第3轮、第5轮3000点保卫战的过程来看,虽然指数在短期内均多次跌破3000点,不过多头总能在历经波折后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使3000点失而复得,并最终成功守住3000点大关。
总而言之,沪指眼下跌破3000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后期一定会持续弱势,具体还需在观察宏观政策、以及即将到来的财报季数据之后再做判断,对于大跌后的公募基金来说,同样如此。
〖 证券之星资讯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热点)
- 欧美ESG监管路径差异化 全球资管格局面临强力重塑
- 景气下行氨纶价格大跌 相关生产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 中青报:网红产品需以质量回应期待
- 邱晓华:全球通胀有加速趋势,经济衰退迹象越来越明显
- 凌鹏:我的申万记忆——“申万前首席策略”之名,这是一种荣誉和烙印
- 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宣布将辞职
- 建筑工人热射病去世因未签合同难认工伤 律师发声
- “双积分”之变:汽车行业正积分超预期 管理办法将迎重大调整
- 欧洲央行Centeno认为12月放慢加息步伐的许多条件已经具备
- CWM50理事长尚福林:提升市场主体就业承载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 经济参考报:汽车增量市场潜力释放
- 华为数字金融军团副总裁饶争光:四大科技能力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
- 欧洲在“俄油禁令”实施前疯狂买柴油:采购量较上月增长126%
- 券商半年报预告密集披露!7家下滑超50% 5家净亏损 自营业务亏损成“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