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驾驶员:“小翅膀” 带飞大产业
转自:经济参考报
从十万级向百万级人数发展,小翅膀无人机驾驶员这一新职业群体正在快速壮大。无人
清晨四点半,机驾天刚蒙蒙亮。飞大产在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林建村,小翅膀上海土是无人宝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杨阳迎着破晓的晨光,在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机驾工作。作为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飞大产何杨阳的小翅膀农耕生活有些“炫酷”——带领驾驶员组装并展开无人机;六点前操控无人机起飞;按照设定路线往返喷洒农药;完成作业后控制飞回并降落……
“每架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以达到300-400亩的作业量,是无人传统人力的20倍。”何杨阳告诉记者,机驾最近植保旺季刚刚过去,飞大产村里的小翅膀活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合作社的无人驾驶员开始接一些外面的兼职,多赚点外快。机驾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无人机驾驶员在市场上很‘吃香’。”何杨阳说,无人机的普及应用,既是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也给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
——“开飞机”种地成潮流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开始飞入广袤的田野。像何杨阳这样的无人机驾驶员也成了农业“潮人”。
“无人机驾驶员”是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操控无人机完成既定飞行任务的人员。根据不同工种的准入专业技能条件,其职业发展可以细分到各个领域,如航拍驾驶员、植保驾驶员、巡检驾驶员、安防驾驶员、航测驾驶员等。
何杨阳回忆说,在成为植保驾驶员之前,他曾在高校从事技术转移工作。2014年,何杨阳偶然接触到无人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8年,他返乡创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植保无人机的前景和应用范围。此后,何杨阳带领合作社成员一起参加相关培训、考取执照,成为专业的无人机驾驶员。
农业植保无人机可代替人工撒播种子、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操作简单、喷洒均匀,而且成本低、速度快、防治效果好,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何杨阳的估算,传统人力拉皮管打药的植保方式,农户需要背着药箱手举喷杆施药,7个人的团队一天仅仅可以完成100亩的工作量,而植保无人机在合格飞手的操作下,每架一天可以对300-400亩农田进行植保操作,效率可以达到20倍以上。
(责任编辑:综合)
- 外媒:欧盟批评德国等国能源补贴针对性不足
- “金牌降压表”随身佩戴可降血压?生产企业曾多次虚假宣传遭禁售
- 无需美国许可!土耳其总统强硬发声!普京将与其进行电话交谈,俄已恢复对土耳其的天然气供应
- 新华调查丨让孩子真正会劳动、爱劳动,儿童劳动教育咋升级?
- 受疫情影响,免税店难逃业绩下滑“困境”
- 上海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贷款不作逾期处理
- 恒指又有大动作!
- 西安楼市新政48小时:商品房成交量激增,区域热度分化明显
- “网红”基金“掉粉”:2022上半年,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持有人降低百万户
- 老乡鸡三年累计欠缴1.6万名员工社保,还把现员工变成“前员工”?
- 上海重振经济50条:取消企业“白名单”审批 真金白银稳就业、促消费
- 北京: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的清理整顿、规范和监管
- 险资斥资超百亿元投资公募REITs 期待提升项目发行和扩募节奏
- 2022年5月30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